健康知识|别等肝撑不住才后悔!脸上这些变化,早发现早救命
“肝若无恙,面若桃花,肝若受损,容颜蒙尘。” 肝脏,身兼数职,是当之无愧的劳模器官。
从分解摄入体内的药物、酒精等有害物质,到合成人体必需的蛋白质、凝血因子,再到帮助身体抵御细菌、病毒的侵袭,肝脏一刻不停地守护着我们的健康防线。
一旦肝脏出现问题,整个身体的平衡就会被打破,健康大厦也将摇摇欲坠。

汇总伤肝行为
对照有无中招
如今生活水平不断提升,餐桌上美食丰富多样,可过度摄入高糖、高热量、高脂肪食物,会悄然给肝脏施压。这些多余能量难以及时代谢,就会化作脂肪在肝脏堆积,久而久之,脂肪肝便可能找上门来。
另外,喝酒也是及其伤肝脏的行为,酒精进入人体,约90%要在肝脏代谢。在此过程中,酒精及其代谢产物会扰乱肝脏正常脂肪代谢,致使脂肪在肝脏过度积聚,进而引发酒精性脂肪肝、酒精性肝炎,甚至发展成酒精性肝硬化。
最后,睡眠不足对肝脏伤害也很大,从中医理论来讲,夜间11点至凌晨3点是肝脏排毒、自我修复的关键时段。若此时未进入深度睡眠,肝脏难以充分休息,正常代谢和解毒功能就会受影响。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,长期熬夜人群肝脏功能指标异常发生率远高于作息规律者。

脸部信号灯
揭示肝脏隐疾
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和解毒器官,其健康状况常常在不经意间通过身体的各个部位显现。一些看似平常的脸部变化,实则可能揭示着肝脏的隐疾。
1. 肝病面容:长期受肝病困扰的人,面部往往会呈现出特殊的肝病面容。表现为皮肤暗沉、发黑,仿佛蒙了一层灰尘,失去了往日的光泽,皮肤变得粗糙,毛孔粗大。面部浮肿,给人一种疲惫、无精打采的感觉。这是由于肝脏功能受损,对激素的代谢能力下降,导致黑色素沉积、水钠潴留等一系列问题。
2. 黄疸:当肝脏受到损伤,胆红素代谢出现障碍时,就会引发黄疸。此时,皮肤和眼睛巩膜会明显发黄,脸部皮肤的黄疸症状尤为显著。这是肝脏向我们发出的紧急求救信号,提醒我们必须重视肝脏健康,及时就医检查。
3. 黑眼圈:肝功能下降可能导致黑色素沉着增加,进而出现明显的黑眼圈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 “熊猫眼”。如果黑眼圈长期存在,且通过调整作息等方式仍无法改善,很可能与肝脏健康问题有关。
4. 蜘蛛痣:蜘蛛痣是一种形似蜘蛛网状的细小血管扩张,多呈红色或紫色,常见于面部、颈部和上胸部。它的出现,往往是肝脏疾病导致雌激素水平升高的结果。一旦发现皮肤上出现蜘蛛痣,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肝脏相关检查。

落实养肝四要点
铺就健康新道路
肝脏健康关乎全身机能的正常运转。想呵护肝脏,可从饮食、运动、情绪、作息这四方面入手。
饮食调理
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养肝的基础。坚持食物多样化、营养均衡,避免暴饮暴食。减少油腻食物、变质食物的摄入,适当多吃富含三甲基甘氨酸(甜菜碱)的食物,如枸杞、墨鱼、章鱼、虾等,有助于促进肝脏的脂肪代谢和含硫甙的食物,如卷心菜、花菜、西兰花等,对肝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。
运动锻炼
对于脂肪肝患者而言,加强运动、控制体重至关重要。建议保持每周至少3次,每次至少45分钟的有氧运动,如慢跑、游泳、骑自行车等。运动能够促进身体新陈代谢,加速脂肪燃烧,减少肝脏内脂肪的堆积,从而改善肝脏功能。
情绪调节
中医认为,情绪与肝脏密切相关,长期的不良情绪,如愤怒、抑郁等,会导致肝气郁结,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。因此,我们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,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。
规律作息
保证充足的睡眠,遵循自然规律,让肝脏在夜间得到充分的休息与修复。尽量在晚上11点前进入深度睡眠状态,为肝脏的自我修复创造良好条件。
护肝好物至
尽显呵护力




